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物理学 海洋化学 海洋地球物理学 海洋气象学 海洋地质学 物理海洋学 海洋生物学 河口、海岸学 海洋调查与监测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海洋科学 Nature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0.331 秒)
2023年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杜岩团队在海洋热浪垂向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Vertical structures of marine heatwaves”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副研究员张莹为第一作者,研究员杜岩为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研究科学家Mi...
作为巨大的碳储库,海洋对不同时间尺度的大气二氧化碳(CO2)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极冰心记录了千-百年尺度大气CO2波动,但是这些波动具体是受哪些海洋过程调控呢?这一问题至今尚未解决。为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大气CO2 变化,我们亟需深入理解全球碳和营养物质循环及其与温盐环流的耦合机制,这也是深入理解全球碳循环-气候变化机制的一个重要渠道。
2020年10月7日,国际权威综合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旭晨教授课题组碳循环最新研究成果“Dissolved black carbon is not likely a significant refractory organic carbon pool in rivers and oceans...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邓洪旦博士和任建业教授在国际著名科学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South China Sea documents the transition from wide continental rift to continental break up”的学术论文。
近日,海洋学院张宇副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生杨姗姗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Genomic and enzymatic evidence of acetogenesis by anaerobic methanotrophic archaea”的文章。张宇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杨姗姗博士生为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为第一单位。研究提出了冷泉碳循环的新模型:ANME...
2020年7月13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张玉忠教授团队与英国利物浦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相关专家团队等合作,在Nature Plants(《自然-植物》)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variability, coordination, and adaptation of a native photosynthetic machinery”...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李连祯副研究员、骆永明研究员等在作物吸收微塑料通道与机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微塑料可通过新生侧根间隙进入可食作物”(Effective uptake of submicrometre plastics by crop plants via a crack-entry mode)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可持续性》(Nature Sustainability)上。塑料...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吕敏助理研究员、陈令新研究员等利用其在复杂环境基质样品分析方面的技术优势,在海岸带污染过程及机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人为因素对中国潮间带多环芳烃分布的影响”(Human impacts o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n Chinese intertidal zones)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
2020年4月20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气候变化》)在线发表了题为“Synchronized tropical Pacific and extratropical variability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过去三十年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外的同步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由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
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 IOD)是指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表温度差,通过海气耦合作用,对印度洋盆周围地区气候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简单的类比,可以把IOD看作是印度洋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Saji et al.(1999)发现并定义了IOD事件(图1):当正IOD(positive IOD, pIOD)事件发生时,西印度洋海温偏高,东印度洋海温偏低,会导致印太暖池海温偏...
2020年3月16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振民院士团队在国际生态与进化领域顶级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Evolutionary transcriptomics of metazoan biphasic life cycle supports a single intercalation orig...
2020年2月17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自然》)子刊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气候变化》)在线发表了题为“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mode water is controlled by the Atlantic Multidecadal Variability”(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受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控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由...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讲席教授Michael L. Bender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上,发表题为《Two-million-year-old snapshots of atmospheric gases from Antarctic ic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由Bender教授与颜余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Bender教授指导的博士生)等人合作完成,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二单位。本研究通过在东...
近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中科院海洋所大洋岩石圈与地幔动力学课题组关于利用Mo同位素体系示踪俯冲带流体性质最新成果,对理解岛弧岩浆作用、地幔楔氧逸度及研究壳幔循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陈硕博士为文章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俯冲带是地球表生圈层和深部圈层化学交换的主要场所。俯冲板片在俯冲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变质、脱水反应形成流体,并诱发地幔楔部...
2018年12月1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自然》)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Increased variability of eastern Pacific El Niño under greenhouse warming(《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太平洋厄尔尼诺变率增强》)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Nature向全世界媒体做重点推介,并邀请同领域专家在《Nature New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