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物理学 海洋化学 海洋地球物理学 海洋气象学 海洋地质学 物理海洋学 海洋生物学 河口、海岸学 海洋调查与监测
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海洋科学 筛选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256 秒)
本发明涉及放线菌,具体地说是一种海绵共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方法,其以海绵样品为分离源,通过样品前预处理和模拟海绵体内元素组成配制微量元素作为培养基配方之一,以复合维生素作为生长因子促进放线菌生长,配制海绵放线菌液体(或固体)培养基,通过富集培养、平板筛选、菌株的分离纯化等步骤可以最终得到海绵共生放线菌。本发明适用于不同环境的海绵共生放线菌的分离培养,为医药中间体、农药化学等工业领域提供活性化合物。
海洋药物的应用由来已久,并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在已获FDA批准的海洋药物中,蛋白-配体的相互作用,如阿糖胞苷-DNA聚合酶、腺苷环化酶和川芎嗪-微管蛋白复合物是其发挥功效的重要作用机制。然而,海洋药用资源中由于成分复杂、靶点各异,其发挥生物活性的化学基础和作用机制仍然难以揭示,对海洋药物的发现和研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而需要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更系统深入研究。分子对接(Molecula...
鲭鱼亚目的海洋鱼类在捕获后易产生组胺,导致鲭鱼中毒.为研究组胺消长与微生物的关系,通过平板分离和摇瓶发酵,以荧光光度法测定酶活力,从鲭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 皮肉、内脏和腮中分离筛选组胺降解菌,并对所产组胺降解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自内脏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组胺降解酶活力较高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从生长产酶曲线推测该酶为初级代谢产物.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鲭鱼亚目的海洋鱼类在捕获后易产生组胺,导致鲭鱼中毒.为研究组胺消长与微生物的关系,通过平板分离和摇瓶发酵,以荧光光度法测定酶活力,从鲭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 皮肉、内脏和腮中分离筛选组胺降解菌,并对所产组胺降解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自内脏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组胺降解酶活力较高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从生长产酶曲线推测该酶为初级代谢产物.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通过两种途径筛选来自宁波海域的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海洋细菌。在实验室原有的365株海洋细菌资源库中,通过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到27株纤维素酶活性菌株,活性比例为7.40%;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分离培养基中,共分离到70株海洋细菌,经过刚果红染色筛选到68株活性菌,活性比例为97.14%。在分析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大小的比值(Hc)时发现,两种途径筛选到的活性菌株在产酶能力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以羧...
为了筛选缢蛏稚贝的合适饵料及其最优组合投饵方式,比较了8 种常见饵料微藻单种投喂和混合投喂对缢蛏稚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种投喂时,角毛藻和金藻饵料效果最佳,云微藻和XSWG 仅次于角毛藻和金藻,对于规格较大的缢蛏稚贝扁藻饵料效果较佳,而对于规格较小的缢蛏稚贝其饵料效果并不太好,这5 种微藻都可以作为缢蛏稚贝培育过程中的优良饵料选择;微绿球藻、巴夫藻饵料效果较差,不是缢蛏的良好饵料;而A5不仅对...
采用磁珠富集法及利用生物素标记的(CA)15寡核苷酸探针从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基因组DNA Bsp143Ⅰ酶切位点的400~1000 bp 片段中筛选CA/GT 微卫星位点。洗脱的杂交片段克隆到PMD18-T 载体上构建富集微卫星基因组文库后, 通过PCR 筛选出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在120 条序列中有88 条序列包含有重复次数不少于5 次的微卫星位点, 阳性序列比例达...
北美海蓬子是国内近年新引进的盐生植物,经济价值较高,在中国海南、广东、江苏等沿海地区已有部分试种栽培。但在这些地区引种栽培北美海蓬子时对其生物学特性、适应性、品种筛选及其内在利用价值方面很少有研究,主要以引用和报道国外文献。该项目在广西钦州市犀牛角镇滩涂地建立引种、试验和生产示范基地,对北美海蓬子的生物学特征、适应性、生产性能、配套栽培技术、种子营养组分等开展研究,并进行优良品种筛选和繁育,总结相...
通过七年的试验研究,查明了螺旋藻的形态和繁殖方式,为该藻藻种的纯化和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从斜面培养、白瓷盘扩大培养、室外大池扩大培养的试验结果,确定了适宜北方的培养条件,提出了一套较好的培养工艺。同时,为了降低成本;筛选出优化的碱土培养基配方,按上述条件日产干粉剂8克/m^2。螺旋藻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具有以示和动物合理的氨基酸组成,所以,螺旋藻是一种有前途的高蛋白质资源,该研究成果有推广...
纤维素是可再生的碳源和能源,所以对纤维素分解的研究一直吸引着众多的研究人员。纤维素酶可以应用在工业和生物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一个成功的应用是作为洗涤添加剂。本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低温条件筛选来自深海沉积物样品中的嗜冷/耐冷可培养微生物,从中分离出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可培养微生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克隆其纤维素酶基因,为嗜/耐冷纤维素酶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