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GRL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049 秒)
直接观测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中国地区经历了迅速的升温(约1.38°C),高于同期全球平均的升温幅度(约0.99°C)。由于局地尺度的升温往往会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为频繁地发生,因此未来中国地区的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将如何变化是一个众所关注的问题。基于“一人一票”的“模式民主”原则进行多模式集合(MME),是包括“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科学评估报告在内的科学界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
对台风快速增强过程(RI:24小时内最大风速增强大于15m s-1)的漏报和低估是目前业务中制约台风强度预报准确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加深对RI物理机制的理解对提升台风强度预报的准确率至关重要。已有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台风的增强速率与内核区对流密切相关,许多台风在RI之前其对流结构会经历由非对称向对称的转变,形成围绕台风中心的环状降水带。尽管如此,内核区对流对称度对台风RI的影响仍未被充分理解。
上世纪60年代,Lorenz(1967)就比较清晰地给出了大气能量转换的过程。而今,能量诊断被广泛用于气候诊断,以解释不同时空尺度气候系统的运动。但是,能量诊断并不总是能解释观测到的现象。以ENSO激发的太平洋-北美(PNA)型遥相关为例,正压能量转换可以解释为什么该波列在北太平洋地区的异常总是位于副热带急流出口区。但按照这一观点,ENSO不同位相期间PNA遥相关位置应该被锚定,即北太平洋地区的异...
研究冰消期季风和温度的演化过程对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川融化对东亚季风和温度的影响有重要启示意义。目前,关于倒二冰消期(大约136-129 ka BP)东亚季风演化的古气候记录已经非常丰富(例如黄土磁化率、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等)。然而,由于温度指标相对匮乏,并且已有古温度记录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因此关于倒二冰消期东亚季风和温度之间的相位关系仍不清晰。
积雪是内陆高山地区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气候变暖影响下的积雪变化可能给相关区域农业水资源安全带来风险。全球气候模式是预测和评估未来积雪变化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多个气候模式模拟的积雪深度在极地和北半球中高纬区存在较大误差,与观测相比,模拟的雪深存在明显峰值滞后现象。目前,对于造成这种较大雪深模拟误差的原因尚不清楚,且现有研究在评价CMIP6模型模...
2021年3月的“华北超级沙尘暴”等极端事件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重大影响(图1)。除了局地气象要素可以影响沙尘活动,不同洋盆的海温(SST)变率通过遥相关的大气波列也可以影响其频率。因此,研究不同洋盆海温变率对我国华北地区沙尘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2021年3月的“华北超级沙尘暴”等极端事件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重大影响(图1)。除了局地气象要素可以影响沙尘活动,不同洋盆的海温(SST)变率通过遥相关的大气波列也可以影响其频率。因此,研究不同洋盆海温变率对我国华北地区沙尘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新生代以来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地球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也促生了亚洲季风系统。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然而,当前有关亚洲季风的报道主要分布在高原周缘,尚无高原腹地轨道尺度的古季风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对亚洲季风系统形成与演化的精确解读。此外,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是地球系统从渐新世向中新世过渡的重要阶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气候变迁事件,例如极地冰盖...
作为海洋中广泛存在的运动现象,海洋中尺度涡旋是海洋动能的主要载体,对全球动量、热量和物质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涡分辨率全球或区域海洋模式对于中尺度涡的模拟存在显著误差,例如部分研究认为模式模拟的中尺度涡“不死”,体现为模拟涡旋强度偏强、生命期偏长。然而,由于运行高分辨率模式对计算资源需求巨大,全球海洋中尺度涡的模拟一直缺乏系统、全面、定量的评估。
热带气旋是生成在热带洋面的强烈的致灾性涡旋系统,常引发极端气象灾害。我国是遭受热带气旋相关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影响人口上亿人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几千亿人民币。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热带气旋的发生频率升高,强度增大,经快速增强阶段发展成为有巨大破坏力的超强台风或飓风的比例显著增加。加强对热带气旋强度的监测和预警是热点和难点课题,也是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的迫切需求。
夏季北大西洋涛动(Summer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内部变率最重要的模态,对北半球夏季地表气候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图1a-b)。虽然夏季北大西洋涛动的研究起步远远晚于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二十多年来也获得了大气科学家们广泛的关注,在其对北半球人口密集地区例如欧洲、北美东部、乃至东亚地区气候的影响方面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例如,夏季北大西洋涛动对东亚降...
天气预报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传统的天气预报主要依靠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完成。得益于观测手段、同化算法和物理参数化方法的进步,数值预报模型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然而,这些进步也对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的大尺度海气耦合现象。作为全球气候系统中最强的年际变率信号,ENSO可以通过“大气桥”和海洋过程影响全球的天气气候。关于ENSO形成的研究大多聚焦于热带海洋和中纬度海洋,对于中纬度青藏高原热源强迫的认识相对匮乏。
全球变暖背景下,水循环增强,降水时空变化不均匀程度加剧,极端降水事件频发。明晰局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是理解降水变化的重要基础。形成局地降水的水汽一部分来自外部水汽输送,另一部分则由本地蒸发、蒸腾等过程贡献。求解降水再循环率,定量分析水汽源-汇之间的关系,区分水汽源地对区域降水的贡献,有助于理解影响降水变化的物理过程和机制。 氘盈余(d-excess=δ2H-8δ18O)作为一种灵敏的综合性示踪剂...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频发,与此同时,夜间热浪对人体健康和能源消耗等有更为剧烈的影响。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聚集地,一方面,其面临高温热浪的风险较乡村区域更大;另一方面,广泛而快速的城市土地利用扩张会进一步影响城市热岛与热浪的叠加效应。评估和理解夜间热浪观测记录中的城市化气候效应,对于气候变化的应对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