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放射医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放射医学 CT相关记录459条 . 查询时间(0.275 秒)
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采用标准三管施源器的腔内后装(tandem and ovoid)与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后装的剂量学差异。方法:CT引导下的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 例,间隔采用三管式腔内后装与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共 72次。 按照施源器的不同分成 2个组,每组 36 次,对靶区剂量、危及器官等进行比较。
研究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不同骨盆勾画及限量方式对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对患者CT图像勾画靶区和小肠、直肠、膀胱、股骨头、髋骨、腰骶骨、骨盆等危及器官。针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3个计划,包括限制骨盆的IMRT(BM)计划、限制髋骨的IMRT(OC)计划以及限制髋骨和腰骶骨的IMRT(OC+LS)计划,并评估3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
探究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对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阴性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阴性后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影像资料及穿刺记录。
探讨MSCT、超声在节育器异位诊断及定位中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比25例经膀胱镜、肠镜、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病例,MSCT、超声在节育器异位显示及定位的准确性。MSCT通过VR、MPR、窗技术;超声采用适度加压和三维成像进行观察。
探讨肝脏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PHMVT)的CT表现特点。 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20例PHMVT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其CT表现特点。
探讨双期CT扫描对下肢静脉血管成像精确度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怀疑下肢静脉疾病患者,行下肢静脉血管CT扫描,第1期扫描获得图像为单期组,结合第1期和第2期扫描获得图像为双期扫描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2种扫描方式的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深静脉血管(腘静脉、股静脉和髂总静脉)图像质量。
分析中央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BMEC)的MSCT特征性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BMEC的MSCT影像学特征。
探讨与分析前纵隔胸腺囊肿的CT表现,研究定量分析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前纵隔胸腺囊肿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前纵隔胸腺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MSCT的平扫及增强表现,测量病变的长径、短径、长短径比值、增强动脉期CT值、增强静脉期CT值、动脉期强化幅度、静脉期强化幅度,并将39例误诊病例与56例胸腺瘤进行CT定量统计对比分析。
探讨非减影和减影320排容积CT血管造影(V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疑有颅内动脉瘤的312例患者全部行320排VCTA和3D DSA检查。以3D DSA作为参考标准,评价非减影和减影V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探讨定量CT检查技术评价腹腔镜胃旁路术肥胖症患者腹部脂肪变化的应用价值。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收治的52例行腹腔镜胃旁路术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4例,女28例;年龄为(43±9)岁,年龄范围为23~62岁。52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胃旁路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人体测量学指标变化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
探讨儿童幕下间变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多层螺旋CT和MRI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幕下间变室管膜瘤患儿和34例髓母细胞瘤患儿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CT表现(肿瘤最大径、平扫密度、钙化、出血)以及MRI表现(边界、形态、实性成分中囊变情况、实性成分的DWI信号、瘤周水肿程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对比两种肿瘤CT、MRI表现的差异。
通过影像学测量对胸椎肋骨横突螺钉技术解剖学参数进行分析,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0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T1~10胸椎肋骨结合区的CT图像,应用PACS软件分别测量每个椎体相应横突模拟进钉点(A点和B点)在横断位上的肋骨横突长(CL)、肋骨横突宽(CW)以及最大内倾角(MIA)和极限外展角(UEA),其中A点为横突背侧肋骨横突关节表面,B点为横突背侧最内侧缘。
探讨蛋白丢失性肠病(PLE)的MSCT小肠造影特征性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确诊PLE并行MSCT小肠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图像。重点观察胃、肠管、肠系膜血管的异常MSCT表现。同时也观察胸、腹水、腹部其他脏器等异常。
探讨胃部脂肪瘤MSCT特征及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部脂肪瘤影像资料。患者在胃低张状态下采用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利用MPR观察病变的影像特点。
探讨128层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结合血管期和实质期动态增强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128层CT容积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均进行动态增强CT检查及图像三维重建处理,分析CT影像特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