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性科学 肿瘤学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 生物医学工程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医学 AI相关记录70条 . 查询时间(0.086 秒)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20年5月11日报道,英美科学家携手开发出一种人工智能(AI)诊断工具,可以根据症状预测某人是否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正在使用人工智能(AI)来加快新冠肺炎治疗药物和疫苗的研究。他们4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研究报告称,借助其开发的AI工具,可以更快速地对研究项目进行评估,从而对那些最有前途的研究优先分配资源。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众多科学家在争相研究可能的治疗方法和疫苗,研究密度和速度可谓前所未有。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都宣布了加速临床试验的计划。但毕竟资源有限,在...
Researchers are running a global race to discover a vaccine, drug or combination of treatments that can disrupt the SARS-CoV-2 virus, which causes the COVID-19 disease, and prevent widespread deaths.M...
When an online conversation derails, participants might look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help them get back on track, Cornell University research shows.Humans having difficult conversation...
中美两国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实验性AI工具,可以准确预测哪些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的病情会发展成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人员称,作为病情预测的新工具,他们的成果有望为医生提供有力辅助。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30日的《计算机、材料及连续介质》期刊上。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同样可以看到AI的助攻。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程明明教授团队联合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冠肺炎CT影像AI筛查系统,已在包括湖北在内的国内40家医院应用部署,辅助医生开展新冠肺炎快速诊断、程度评估、病程动态监测等工作。截至3月12日,该系统已持续运行50余天,累计检测筛查8.1万病例,协助医生确诊新冠肺炎6000余例,系统敏感度(正确确诊率)98.3%...
一般而言,医生对一个病例的CT影像肉眼分析耗时大约为5-15分钟。日前,我校专家开发的一套新冠肺炎CT影像人工智能处理系统,CT影像上新冠肺炎检出的敏感性达到97.6%,初筛普通型和重型患者的准确率达到91.5%,检出新冠肺炎CT影像病变平均只需耗费1.33秒。
2020年2月25日,由我校云南省光电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团队领衔,协同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共同研发的“新冠临床助手-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经我省援鄂医疗队的定点医院临床试用,反馈结果喜人。
2020年1月6日,国际医学科研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在线刊登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最新研究成果:一款在大脑手术中诊断常见脑肿瘤的人工智能模型,诊断能力与病理医生相当。
近日,科技部官网的国内外科技动态栏目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完成全球首个AI医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为题,报道了我校中山眼科中心团队(项目名称: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系统研发和临床经验)的科研成果。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的支持下,我校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和林浩添眼科人工智能团队牵头完成了全球首个AI医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使探索人工智能临床转化和落地应用标准迈...
近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的支持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团队(项目名称: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系统研发和临床试验)获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牵头完成了全球首个AI医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使探索人工智能临床转化和落地应用标准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最新一期《柳叶刀》子刊E Clinical Medicine上,这是中国科研成果首次作为该杂志封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研发的内镜质量改善人工智能监测系统“内镜精灵”(ENDOANGEL),显著降低了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盲区率。近日,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消化病学国际顶级期刊Gut(《英国胃肠病学会官方期刊》,影响因子17.016),并于4月初被世界三大通讯社之一的英国路透社专题报道,引发国际关注。
日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引进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具有大数据支持、持续更新学习、诊断报告快速、诊断结果精准的特点,通过对肺部小结节荟萃数据分析,用于肺癌的早期筛查,同时也为胸外科医生提供精准临床策略。当患者完善胸部CT扫描后,将影像原始数据传到人工智能肺结节诊断系统,系统将自动进行检测,并自动对可疑肺小结节进行精准定位,用色框清晰标注小结节坐标提示医生,并对结节的可疑病灶数、性质、...
“利用计算机视觉看懂病历、影像;通过病历结构化、知识库、知识图谱判断病情;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实现与病人沟通。”在2月27日举行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肿瘤医院)与腾讯公司共建AI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新闻发布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AI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主任吴炅向科技日报记者展示了该实验室的核心技术。
2019年伊始,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校附属第一医院的何建行教授与该院特聘教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人类基因组医学研究所所长张康教授,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深度综述,梳理和预测了AI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实施现状与未来发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