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农学总论 院士相关记录125条 . 查询时间(0.412 秒)
2015年8月8日,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原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院士应邀到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做学术报告,中心主任赵春江研究员主持了报告会并介绍了刘经南院士的基本情况。 刘经南院士的报告主题是“GNSS/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现状及其应用发展趋势”,从地基增强系统的概念及分类入手,介绍了地基增强系统的应用领域及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提出增强系统在解决GNSS的脆弱性、室内非可用性等问题上面临的困难及...
2015年4月25日,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农业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举办了细胞工程大麦展示与现代化农业园区考察活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黄剑华研究员作为该学会副理事长和农业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向来访的理事长赵国屏院士及其他学会领导介绍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细胞工程大麦的育种进展,并就育成大麦品种的种植和推广情况等回答了常务理事们的提问。随后,赵国屏院士一行参观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特色蔬菜...
2015年3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农科院院长陈剑平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环所做学术报告,植环所全体科研人员参加了报告会。陈院士以“怎样建设优秀的植保科研创新团队”为题,深入分析了农业科研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如何创新植物保护科技思维和工作方式。以自身经历对科研人员提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思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拥有发展的基础和平台。陈院士随后以国内外大量成功案例重点阐述...
2015年1月15-18日,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机关党委书记徐成高率团到华南农业大学与罗锡文院士团队洽谈水稻、薏苡生产全程机械化合作事宜。代表团成员由贵州省农委农机管理处程文红副处长、省农技推广总站朱怡站长、贵州省农机推广总站许劲松站长、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刘静所长、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朱速松所长、贵州省声像中心、贵州省农工院、兴仁县农业局和贵州泛亚薏仁米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组成。华南农业大学陆华...
记者近日获悉,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撰写的科普专著《西游后记:漫游农业》由北京金盾出版社出版发行。《西游后记:漫游农业》一书8.5万字,通过孙悟空、猪八戒两位神话人物的游览、参观、学习,对农业生产中的奇闻轶事作了简单明了的叙述,对环境污染和病虫、杂草防治进行了风趣幽默的描写,对农业科研中的新技术、新成果应用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20个故事浑然一体,适合青少年和广大群众阅读欣赏,也可供科研工作者阅读参...
2014年12月28日,新疆农垦科学院陈学庚院士应邀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中心做了《新疆兵团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报告,介绍了兵团主要农作物生产及其机械化现状,并用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中心科研人员4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并与陈院士进行讨论交流。随后在信息中心赵春江主任陪同下陈院士参观了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
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剑桥大学卡莱尔学院(Clare Hall)终身成员Jonathan Hart教授来南京农业大学讲学,与南京农业大学外语院师生畅谈文学、诗歌以及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2014年9月29日下午2点,Hart教授在教学楼7楼报告厅作了题为“The Art of Comparative Studies”的精彩讲座。Hart教授从其自身与中国城市的渊源入手,谈论了对比研究...
值2014年中国菌物学会年会召开之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在2014年7月13-14日组织了“食用菌产业院士专家考察团”对贵州食用菌主产区进行了调查,考察团由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带队,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产业体系栽培岗位专家谭琦研究员和食用菌研究所鲍大鹏研究员应邀参加了此次考察团。
2014年6月26日,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应邀来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在118会议室作了题为“菌物分类与命名”的学术报告。副院长谭琦研究员出席了报告会,食用菌所长张劲松研究员主持了报告会,70余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聆听了讲座。报告会中,李玉院士从观察研究菌物手段的演变开始,由浅入深地介绍了菌物的概念、菌物分类及其演化、菌物与人类关系、菌物采集方法、菌物资源利用等方面内容,向师生们展示了丰富奇特的...
2014年5月6日的《Stem Cell Reports》杂志发表了李宁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构建出了一种新型甲氧苄啶体细胞重编程系统,为重编程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新工具。细胞重编程是指将诸如神经细胞或皮肤细胞一类的特化细胞转变至胚胎干细胞状态。逆转端粒的生物学是让细胞的发育进程发生这种颠倒的必要条件;在正常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端粒会逐渐缩短,而在细胞重编程过程中它们朝着相反的方向使...
2014年2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院士应邀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进行学术交流。吴院士回顾了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棉花害虫研究60余年的历史,以齐兆生先生、郭予元院士等几代人的科研工作为案例,与科研人员分享了植保学科的选题、科研经验和心得,还详细介绍了他所带领团队的科研工作最新进展。吴院士特别指出植保科研工作既要有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也要提出解决生产实际的应用技术,从生产实际中发现科学问...
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在京公布,我校李德发教授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李德发教授长期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着眼于解决饲料资源短缺、转化效率低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大豆资源高效利用、猪健康养殖的营养调控和动态营养需求与实时测料配方技术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构建了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在猪上的有效营养价值数据库,创建了饲料原料有...
“中国食物结构与生产结构相悖的现象已现端倪,发展现代化农业,从耕地农业向草地农业转变势在必行。”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资料显示,自1986年以来,中国人均口粮消费在城镇化过程中逐年递减,从207.1公斤下降到2010年的148.0公斤。“导致全国人均口粮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就是食物结构的改变。”任继周说。在大米、小麦等口粮需求量逐年下降的同时,我国对...
2013年4月19日上午,应上海市科学技术学会的邀请,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戴富明研究员与来自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上海市交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一起参加“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士专家企业行”的活动,实地考察了上海创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企业行”是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拟聘任专家进站前对企业的考察活动。 院士专家工作站,是市科协组织主动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组织动员广大科技...
2013年2月23日,第219期东方科技论坛“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高效栽培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承办。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赵国屏院士为本次论坛的执行主席。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处的傅国庆处长、陈馨副处长,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吴爱忠教授、副院长顾晓君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