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农学 系统相关记录2842条 . 查询时间(1.269 秒)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基因组编辑及无融合生殖创新团队将无融合生殖杂交水稻材料繁殖至第4代,从植株表型、基因组、甲基化、转录组和亚基因组转录等层面比较了不同世代克隆材料,证实了无融合生殖杂交稻在不同世代间的遗传稳定性,为未来人工无融合生殖体系在作物中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上。
近日,生命学院沈锡辉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Autoinducer-2 and bile salts induce c-di-GMP synthesis to repress the T3SS via a T3SS chaperon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细菌群体感应信号AI-2及胆汁酸盐作用于跨膜二鸟苷酸环化酶刺激细菌胞内第二信使c-di-GMP合成,进...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管理的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资助结果揭晓,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的国际合作项目“中美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极端干旱的响应机制研究(SQ2022YFE010894)”获得资助。
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约占国土面积的41.7%,且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温带地区及青藏高原,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土壤细菌和真菌在调节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方面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关于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生物量)如何分别驱动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尚不清楚。
生态系统工程师是通过创建、修改、维护或破坏栖息地来改变环境中资源分布的有机体,它们会进一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洞穴工程师是生态系统工程师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在各种环境中的土壤迁移和栖息地创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22年9月29日,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022年度分中心评价结果》,科信所承建的“林业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林业分中心)在24个综合分中心中排名第二,评价等级为“优秀”,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天然栎林是我国暖温带区域的典型森林类型,在我国天然林中占有重要比重。蒸散(ET)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重要组分,对区域气候有重要调节作用。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一般用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与ET的比值表示)是生态系统碳-水耦合关系的重要指标,表征生态系统碳固持的水分利用效率,并可评价和预测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增温和区域降水格局变化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蒸...
混交林通常能比纯林提供更高水平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然而,功能多样性和功能性状如何调控树种混交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仍有待深入研究。基于此,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森林生态学科组在亚热带9个地点设置了171个配对的人工纯林和混交林样方。测定了13个关键的生态系统功能指标和5个树种功能性状,以探究功能多样性和功能性状如何调控树种混交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
鳞片是研究穿山甲( Manis spp. ) 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类、个体鉴定的重要材料,鳞片的形态在穿山甲身体上具有渐变性,只有同部位才具有可比性,因此,开展相关工作需要首先确定鳞片所处的身体部位,为此建立了马来穿山甲( M. javanica) 和中华穿山甲(M. pentadactyla) 全身鳞片(头部除外) 的编码系统,并对其鳞片位置及数量进行比较分析。该编码系统对穿山甲颈部、躯干、四肢、尾...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是一种极度濒危物种,由于其数量在中国急剧下降,已被禁止进行国际贸易。由于不同的亚种之间形态特征不明显,很难区分,从而使其在法律实施中容易陷入执法困境。为了澄清这种混乱,了解中华穿山甲与其他物种之间的遗传和进化关系,我们测定并注释了中华穿山甲的整个mtDNA基因组。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 573 bp,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野生动物声纹智能监测系统取得重要进展,并作为生态环境部“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的组成部分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长期以来,野生动物监测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的一个难点,尤其是鸟类、鸣虫等不易被红外相机探测到的动物类群。声纹识别为监测这些隐藏的动物提供了新途径。特别是近年来权威科学数据库的数据积累和深度学习在声纹识别中的广泛应用,加速推进了该领域的发展。中国...
2022年10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应植物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植物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IF=9.106)邀请,系统总结棉花基因组研究和基因组育种最新进展,分析和梳理棉花基因组育种面临的挑战,提出可行的棉花基因组育种新策略。该综述文章以“Recent progression and future pe...
植食性昆虫是植物生存最重要的威胁之一,根据它们的口器不同,可以将昆虫分为咀嚼式昆虫和刺吸式昆虫。在植物和昆虫的共进化过程中,植物进化出了复杂多样的抵御昆虫取食的策略,包括精妙的信号传导系统和多种多样的植物抗虫次生代谢产物。比如,植物激素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是关键的调控植物抗虫性的信号物质,而芥子油苷(glucosinolates,GS)是十字花科植物的重要抗虫次生代谢物。
2022年10月11日,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创新团队在中科院二区期刊《Food Reviews International》(IF=6.043)发表了题为“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Part of the Papaya: A Review”的综述文章。该文章系统综述了木瓜不同部位的主要活性成分、生物学...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风景园林系常青课题组在《城市林业与城市绿化》(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发表了题为《城市公园特征如何影响文化生态系统服务:设计实践的量化证据》(How do urban park features affect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Quantified evidence for design pr...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