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11-225 共查到化学工程相关记录27588条 . 查询时间(1.187 秒)
开展绿色农药新品种及主流品种新工艺的研发,设计原子经济性好的合成路线,研发环境友好原料、溶剂和催化剂替代有毒有害物质;开发连续化、集约化技术及装备;研发清洁生产共性技术:催化加氢技术、催化氧化技术、氯化技术、硝化技术、氟化技术、杂环合成技术和手性合成技术等。4年内研发清洁生产技术8项以上,产业化技术4项以上。通过以上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三废减排90%以上,制定出4个以上企业标准。
开展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生物合理设计、组合化学合成、构效关系及高通量筛选等研究,并与分析与安全评价平台协同,发现和优化高活性、安全的候选农药,重点进行含氟、杂环类化合物的研究。4年内合成和筛选新化合物2000个以上,发现具有开发潜力的候选农药40个以上。对已有很好研究基础的噻唑类和Strobilurin类杀菌剂候选品种进行深入研究,开发成功绿色农药新品种10个以上,制定出10个以上企业标准。
浙江省绿色农药2011协同创新中心官网。
围绕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工艺和装备落后等问题,针对生物农药创制、农药微生物高效发酵技术、农药植物集约化高效栽培及加工技术、稳定高效生物农药制剂技术等迫切需求,开展生物农药新产品创制、生物农药高效制备以及生物农药生产工艺及装备开发等方面研究,突破基于新功能活性化合物挖掘和改造、纳米微胶囊农药制剂、高密度发酵和低排放后处理等关键技术,开发绿色制剂加工、农药微生物发酵等工业装备,...
2024年3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1500组群)张涛院士、王晓东研究员、黄传德副研究员团队与西安交通大学常春然教授等合作,在单原子催化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4年3月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核能安全所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无机-有机杂化硅基多孔吸附材料,用于硝酸环境中锶的选择性高效分离,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和工程领域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2024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陈冲、王命泰研究员团队在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首次提出了无机纳米材料氧化调控有机空穴传输层 2,2',7,7'-四 [N,N-二 (4-甲氧基苯基 )氨基 ]-9,9'-螺二芴 ( spiro-OMeTAD)的掺杂策略,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到了 24.5%,并且显著提升了电池稳定性。相关研究成...
2024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研究团队联合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GEOMAR)在地学领域Nature Index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发表了题为“Variations in isoprenoid tetraether lipids through the water colum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Oc...
厦门大学王野教授团队联合上海高研院上海光源In-house团队在烷烃脱氢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团队利用铟元素在反应条件下的动态迁移特性和铑单原子的高效C-H键活化能力,创制出高达5500小时以上寿命的超高稳定性In/Rh@S-1催化剂,在近热力学平衡收率条件下高选择性催化丙烷等低碳烷烃直接脱氢制取对应烯烃。相关研究成果以“Stable anchoring of single rhodium atom...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建龙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郭少军教授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题为“Energy-Efficient Electrosynthesis of High Value-Added Active Chlorine Coupled with H2 Generation from Direct Seaw...
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海水有望成为一种低成本生产绿氢的技术。但是,海水中高浓度的Cl?为电解海水制氢带来了挑战。其中一个挑战是析氧反应(OER)与Cl?氧化反应的竞争。另一个更为严峻的挑战是Cl?通过表面吸附引起的电催化剂腐蚀或失活。因此有必要开发具有抗Cl?腐蚀、对OER具有高选择性的电催化剂。
太赫兹波在通讯和成像等方面颇具应用价值。强场超快激光与物质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产生太赫兹波的重要方式之一。等离子体、气体、晶体等太赫兹产生介质相关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较为充分。然而,液体水是很强的太赫兹波吸收介质,尚未有其产生太赫兹波的报道。2017年,实验发现,液体薄膜厚度或液体束直径降到微米量级时,太赫兹波的辐射大于吸收。这开启了液体太赫兹波研究的新方向。
氢气具有热值高、清洁、可再生等优点。相对于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传统制氢方式,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驱动的电化学技术,直接分解水制氢,被认为是未来通向“绿氢经济”的最佳途径之一。其中,直接海水电解因无需依赖淡水资源而成为理想的绿色制氢方式之一,但高成本以及海水腐蚀带来的催化剂失活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从海水分解反应的本质来说,阳极析氧反应(OER)面临高的热力学能垒、缓慢的动力学过程、...
表界面结构是决定纳米催化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不仅影响表界面处电荷的传递、反应物的吸附与活化,而且还决定反应中间体的吸附强度和构型,进而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因此,深入研究和优化表界面结构,对于提升纳米催化材料的催化性能至关重要。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裴志超教授团队在肿瘤温和磁热疗法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A Paramagnet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 Enhances Mild Magnetic Hyperthermia Therapy by Downregulating Heat Shock Proteins and Promoting Ferroptosis via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