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表面与界面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材料表面与界面相关记录1043条 . 查询时间(1.204 秒)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课题组在生物基复合材料界面改性领域取得新成果,并以“Improved Interfacial Performance of Bamboo Fibers/Polylactic Acid Composites Enabled by a Self-Supplied Bio-Coupling Agent Strategy”为题在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
近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彭海龙副教授等人在物理学国际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过冷液体表面非单调动力学关联长度”(Nonmonotonic Dynamical Correlations beneath the Surface of Glass-Forming Liquids)”的研究成果。该论文是中南大学彭海龙副教授、刘华山教授...
2022年11月24日,中国内燃机学会新材料与表面技术分会在上海召开换届会议,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22位分会委员候选人代表出席会议,其中线下参会人数10人,线上参会12人。会议由分会秘书长韦习成主持。
2022年11月15日,第24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开幕。巴陵石化SEBS(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环氧树脂、聚己内脂3类新材料产品及其下游市场应用产品,在全球清洁能源科技创新博览会中国石化专题展区亮相,吸引众多观众关注。
通过研究有机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与反应特性来实现低维功能分子结构的可控制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属衬底在表面反应过程中可以充当催化剂,从而有效降低相关反应的反应势垒。虽然人们早就意识到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具体吸附构型对反应路径和反应势垒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由于很难在单分子尺度对分子吸附构型进行调控,因此几乎没有具体实验尝试研究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具体吸附构型对相关反应影响的机制。
智能荧光材料,在外界刺激调节作用下,可呈现多种不同发光颜色,或是不同强度的发光,在高级光学防伪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能,吸引了大量研究者广泛研究。目前,尽管有一些新颖的多色可调光学材料,如无机材料,量子点,金属有机框架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等,被相继开发应用。但是,所报道的很大部分相关多色发光材料,合成较复杂,光学可逆性差,往往仅呈现两种可调的发光颜色,在高阶光学防伪实际应用方面仍有一定局限。为实现高阶...
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2022年7月-10月一区论文。
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2016年-2022年国基金项目一览表。
表界面科学实验室”是在原国家轻工业部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实验室”(国轻人[1998]122号)的基础上,依托“应用化学”河南省重点学科,经过连续多年投资和建设而成。2007年4月,经河南省科技厅批准组建“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豫科[2007]69号)。2015年6月顺利通过了省科技厅的验收,2017年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的建设评估,并获得优秀等荣誉。
田兆波博士于2019年在清华大学材料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加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开展博士后工作。2021年8月入职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任研究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氮化物粉体的制备及高性能复合热界面材料的,主要用于解决高集成度的电子元器件(5G芯片等)散热问题;2、快速烧结制备高性能氧化物陶瓷。采用快速升温,耦合外场(电场,热场和磁等),制备高性能氧化物陶...
丁孙安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专注半导体与微电子领域研发工作30年,先后在中科院半导体所、德国马普学会、日本广岛大学、美国朗讯科技与英特尔公司、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建设等方面的经验。研究方向涵盖硅基器件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器件,宽禁带新型半导体材料等;技术上精通纳米材料的各种高精表征测试,器件工艺开发及失效分析等;工程上擅长大型实验室...
锂硫电池因其较高的理论容量(1675 mAh·g-1)和能量密度,被认为是增加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有效策略之一。然而,硫正极电子导电性差、体积变化剧烈以及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等缺点,严重阻碍了锂硫电池的性能。因此,开发和制备新型硫正极材料将会是实现高效储能锂硫电池的有效途径之一。
人口老龄化对高端医疗器械提出了迫切需求。表面减摩润滑改性是降低器械与组织表面摩擦力、缓解病人痛苦、提高手术操作精准度的关键手段。表面修饰水凝胶涂层可有效提高医疗器械表面的润滑性能,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产业关注点。然而,现有水凝胶涂层技术普适性较差,特别是如何在长窄径/非透明导管器械内表面可控修饰水凝胶润滑涂层已成为该领域关键科学难点与技术挑战。
固体表面的特殊润湿性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其在油水分离、防污和减阻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例如,受鱼鳞、珍珠层和海藻等水下生物体的水下超疏油特性表面启发,科研人员设计和制备了许多新型的水下超疏油界面材料。然而,对于水下超疏油材料而言,开发兼具高透明度和机械稳定性能仍是目前面临的挑战,这限制了其在新兴领域的应用。 天然珍珠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矿化诱导的约含5%有...
张俊锋副教授,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电催化(析氧,析氢,氧还原,硝酸还原,有机合成), 碳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燃料电池技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