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数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工程学 生态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生态学相关记录6694条 . 查询时间(2.277 秒)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FASs)作为一类新污染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工业污染场地中PFASs与传统污染物氯代烃(CAHs)复合污染物的可持续治理修复已成为现实需求。热激活过硫酸盐修复技术具有高效和修复周期短等优点,但原位实施热激活过硫酸盐修复PFASs与CAHs复合污染的有效性尚不可知,且地下环境中过硫酸盐分布、激活温度保持与CAHs及其降解产物如何影响PFASs降解尚不明确。
2023年12月10日至12日,针对近年来南水北调东线苏北运河沿线部分湖泊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牵头组织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专家一行十余人组成湖泊专家调研组,开展南水北调东线苏北运河生态大走廊湖泊水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实地调查和综合评估。
氮(N)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是合成关键细胞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所必需的。由固氮微生物驱动的生物固氮(BNF)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形式,是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基础过程,在全球氮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共生固氮和非共生固氮是生物固氮的两大类,其中非共生固氮微生物至少贡献全球总生物固氮量的三分之一。非共生固氮微生物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分布更为广泛。然而,不同陆地生态系统中非共生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
植被物候是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物候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及水热平衡过程。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寒冷干旱的青藏高原植被物候是受温度还是水分主导仍然存在争议。青藏高原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分布,沼泽相对充裕的水分条件为进一步揭示这一问题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明确青藏高原沼泽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能为预测区域碳循环、揭示植被与气候变化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兰州大学青年学者“黄河论坛” 生态学分论坛会议通知。
为培养孩子们对湿地文化的兴趣,激发孩子们“认识自然、守护湿地、保护环境”的自主意识,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的师生们多次带领中小学生们走进大学校园,参加“湿地保护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使他们懂得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生态文明,自己也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水热是影响和调控森林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过程的基础环境变量,作为大气圈和生物圈重要物质交换的森林冠层同样受区域水热条件的影响和调控。全球变化驱动了区域水热季节量变分异或不同步,森林冠层通量如何响应这种水热季节量变分异或不同步需要进一步研究。
中南半岛北部是热带亚洲与东亚植物区系之间扩散和交流的十字路口。这一地区植物的丰富性和特有性与强烈的季节性降水相关。此前已有的化石记录表明,自古近纪以来该地区的季风气候便已建立,且强度虽低于现代,但长期保持了该地区的植物多样性。然而,由于植物化石记录有限,该地区新近纪时植物多样性如何演化尚不清楚。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是城市更新中实施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关键载体。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这一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在实践中逐渐成为城市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重性和关联性挑战的一类新基建。特别是,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从新基建的范畴把绿色基础设施列为城市环境前沿交叉研究领域给予重点资助。由此,来自城市规划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科研人员,掀起了...
丁路明,博士,研究员,西南民族大学草地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现担任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理事,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四川石渠县)科技特派团牦牛产业组组长,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拔尖人才称号。主要从事家畜放牧生态学、草地生态学、草畜互作、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稀土堆浸池浸场地矿渣堆边坡生态护坡的挡土墙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稀土堆浸池浸场地矿渣堆边坡的生态护坡方法及其挡土墙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稀土堆浸池浸场地矿渣堆边坡生态护坡的挡土墙
2023年10月26日至12月6日,第十五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AFEC-X 2023)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举办。本届培训班共收到来自亚洲、美洲、非洲等21个国家和地区、141个机构的177份有效申请。经过面试,36位学员被选中参培。最终,来自25个机构14个国家的33位学员顺利完成全部课程。
2023年12月9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高贝乐团队在放线菌鞭毛起源和退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The common origin and degenerative evolution of flagella in Actinobacteria”为题,在线发表于mBio。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思琦、科研助理孙贤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