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物理学 >>> 生物信息论与生物控制论 生物力学 理论生物物理学 生物声学与声生物物理学 生物光学与光生物物理学 生物电磁学 生物能理学 低温生物物理学 分子生物物理学 空间生物物理学 仿生学 系统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生物物理学相关记录2752条 . 查询时间(0.59 秒)
张解语,1991年11月出生,河南新乡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2014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2020年6月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靶向治疗是微纳米机器人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吸引了诸多科学家开展深入研究。目前大部分研究中,采用的是传统无孔结构的单驱动机器人,递送效率和使用效果受到限制。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科研人员通过可控化学组装的方式,制备了尺寸在476 nm的酶/磁双驱动仿花状多孔纳米机器人。该纳米机器人可通过催化分解内源性燃料尿素为自身提供动力,通过外部磁场控制机器人的前进方向;通过静电...
2023年3月23日,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医学病毒学杂志》在线刊发了题为VC (virome-comparison): a novel approach to comparing viromes based on virus species specificity and virome specificity diversity的学术论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
黄新敬,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结构健康检监测技术及仪器,磁声智能感知。主持项目:(1)移动目标声学探测,在研,事业单位委托(纵向);(2)多径管网泄漏监测技术研究,在研,企业委托;(3)基于磁弹效应的海底管道悬跨状态检测研究,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王光熙 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肿瘤系统生物医学与肿瘤分子生物学。基于代谢组及多组学与机器学习的肿瘤系统生物学,发现新的肿瘤检测、筛查生物标志物及潜在诊疗靶点;探索人工智能医学在肿瘤及多种疾病中的应用。
近日,实验室成员夏乾峰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Biosensors Bioelectronics》(中科院分区一区,IF:12.545)上发表,论文题为“AuNPs@MoSe2 heterostructure as a highly efficient coreaction accelerator of electrocheluminescence for amplified immunos...
田兵,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Smal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Nucleic Acids Research、Molecular Microbiology、Trends in Microbiolog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5项已授权);近年来主持或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重点...
慢性伤口对公众健康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伤口炎症导致内源性电信号的异常,阻碍了伤口愈合过程所需的角质细胞迁移。这一观察结果启发人们用电刺激来治疗慢性伤口,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挑战。美国西北大学开发了一款生物可吸收、无线、无电池的设备,用于对伤口部位进行电疗。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题为:Bioresorbable, wireless,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专利: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辅助发声方法及装置
人工肌肉纤维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涵盖智能织物、人形机器人(假肢)、机械外骨骼以及增强现实等。如何低成本批量制备出高性能人工肌肉微纤维,是科学家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液晶弹性体(LCE)这种智能柔性材料因其具备大尺度可逆形变、响应力学输出强、形变可编程等突出优点,被业界公认为制备人工肌肉的理想材料。早在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Pierre-Gilles de Gennes教授就预言LCE非常适合...
粉花绣线菊复合群包含七个变种,为我国特有。在早期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基础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团队开展了其特征性二萜及二萜生物碱的生物功能挖掘,相继揭示了部分化学成分可促进线粒体融合、特异性抑制Wnt信号通路、通过非Bax/Bak依赖的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原癌基因Fli-1表达等新作用机制。2023年3月9日,该团队与南开大学陈佺团队、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团队合作,在Nat...
近日,《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简称GPB)公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我院张世华团队研究成果入选。
枸杞子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茄科枸杞属植物宁夏枸杞的果实,是中药枸杞子道地药材。作为典型的药食同源中药,枸杞子一直被纳入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中。《本草纲目》中记载枸杞子具有"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的功效。陈畅课题组前期研究揭示了枸杞水提物通过激活PKA-CREB通路上调雌...
生物电磁学主要研究生命活动所产生的电磁场以及外加电磁场对生物体的作用规律,并解决与电磁相关的医疗仪器和生命科学仪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是一门综合生物学、医学和电气科学的交叉学科。基于生物电磁学前沿基础性研究,生物电磁技术研究部致力于电磁场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创新的生物电磁信号检测分析方法研究以及相关生物医学装备的研发。研究部依托生物电磁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拥有完善的实验设施。
生物电磁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要以现代电磁学理论与电磁技术为依托,使用物理学的思想、概念和方法,结合生物学、医学的最新进展,开展前沿性多学科交叉研究,以揭示生物组织和生命过程不同层面的电磁学特性及外加电磁场对生物体的作用规律,并研究其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