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物理学 院士相关记录407条 . 查询时间(0.24 秒)
我国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经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原主任,中国粒子加速器学会前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方守贤先生因病于2020年1月19日9时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人士共同评选出的2019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于2019年12月29日揭晓。我院潘建伟院士团队的成果“首次验证远距离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入选,我校参与的成果“70倍太阳质量黑洞发现远超理论预言上限”也同时入选。
2019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张裕恒开讲“强磁场、高压下拓扑与超导的探讨”。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新晋院士名单。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9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0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川大有两位校友当选为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数学物理学部新晋院士赵红卫是四川大学84级应用物理系校友,技术科学部新晋院士蒙大桥是四川大学80届化学系校友。
2019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宣布,经中国工程院第14次院士增选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我院赵振堂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堂致力于粒子加速器研究和装置研制30余年,曾任上海光源工程副总经理、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担任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总经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建成我国首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加速器,研制成功两台自由电子激光(FEL...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校友方忠位列其中,成为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忠,现任中科院物理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于1991年、199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原华中理工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博士学位。1996年至2003年先后在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筑波)、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工作。2003年4月全职回国加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他长期致力于凝聚态物质中新奇量子...
近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先后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吉林大学江风益校友、陈学思校友、戴永久校友、赵国春校友、肖文交校友、成秋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校堃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师大物理学系双聘教授林海青先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1月,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成为战略伙伴,拟建立“前沿科学交叉研究中心”。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林海青等9名教授双聘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主要任务是合作培养学生博士后,利用双...
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布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半导体所常凯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物理学部)。常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1964年8月出生于安徽潜山,阜阳师范学院学士,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博士。2001年入选中科院人才计划, 2005年度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曾获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2013年黄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奖。2019...
备受瞩目的中国科学院2019年新当选院士名单终于官宣:2019年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4名,平均年龄55.7岁,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87.5%。新当选院士中,女性6名。据了解,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启动,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以及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程序,共产生64名新院士。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10人,生命...
2019年11月14日,《科学》(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刊发了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言荣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超导-绝缘相变中的玻色金属态》。团队成员、该校博士生杨超为第一作者,该校教授熊杰为通讯作者,教授张万里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为共同作者。这是该校首次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科学》正刊发表原创成果,这标志着该团队在高温超导量子相变方向...
近日,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以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形式,发表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肖云峰教授和龚旗煌院士在光学微腔混沌动力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他们首次在实验上研究了混沌光学微腔中的光子输运,揭示出初态敏感的光子演化路径。论文题目为“Regular-Orbit-Engineered Chaotic Photon...
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南京大学教授。1936年11月生于浙江杭州。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等职。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校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汤怒江教授/都有为院士课题组在二维原子级厚度的氮化碳的窄化带隙研究中取得进展。原子级厚度的二维氮化碳是一种类石墨烯的二维碳基材料,因具有3.06 eV的本征带隙而比零带隙的石墨烯在半导体应用方面具有更大的潜能。但过宽的带隙也使得该材料的许多半导体器件应用受到了限制。由于较差的热稳定性又使得传统碳...
段文晖院士的当选理由是:在利用计算和理论方法发现二维电子学和先进功能材料中的新物理现象方面,以及新量子材料的第一性原理预测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段文晖1981—1992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先后于1986、1988与1992年获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1992—1994年在钢铁研究总院做博士后。1994年至今在清华大学任教。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8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长期致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