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物理学 院士相关记录407条 . 查询时间(0.272 秒)
英国《自然》杂志18日发布了在过去一年里对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2017年《自然》十大科学人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名列其中。 十大人物中,潘建伟将中国带到远距离超安全量子通信技术的前沿,他的团队从地球将一个光子的量子状态传输给了1400千米高空一颗轨道卫星上的另一个光子;处女座(Virgo)引力波探测器合作组织的玛西亚·布兰奇西,协助超过3500名研究人员共同捕捉到两颗中子星碰撞的完...
2017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发布《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公告》。我所王建宇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 王建宇研究员长期从事空间光电技术与系统研究,在空间超光谱遥感、激光探测、量子通信的主被动信息获取与处理、系统控制与集成等研究中取得了原创性、系统性重大成果。通过空间光电遥感和量子通信等国家重大任务,实现了空间主动光电探测技术系统创新。
2017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7年新增院士名单。我校学科特区“潇湘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蔡荣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部院士。蔡荣根是我校实施学科特区“潇湘学者”特聘教授人才计划引进的首批高端人才,也是我校“量子效应及其应用”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蔡荣根院士长期从事暴胀宇宙与暗能量、黑洞热力学和引力的全息原理、引力/规范场对偶(ADS/CF...
2017年11月28日,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7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6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我所马余刚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近日,我校光电学院庄松林院士团队谷付星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光学顶尖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影响因子14.098)上发表了题为“空间光调制激发的聚合物微瓶腔单模激光”(“Single whispering-gallery mode lasing in polymer bottle microresonators via spatial pump engine...
2017年10月31日至11月8日,法兰西科学院院士、量子场论和统计物理权威、重整化群理论的先驱之一 Jean Zinn-Justin 教授访问我所,与我所周海军研究员、田矗舜研究员就带拓扑项的非线性 sigma 模型的重整化以及随机矩阵中的相变等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作了 7 次共计 14 学时的 “相变与重整化群” 系列高级讲座。 参加此次系列高级讲座的学员包括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物理所,...
2017年11月2日上午,应超声技术中心主任王秀明研究员邀请,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地球物理系教授Amos Nur博士访问了声学所,并在德昭楼218会议室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马晓川副所长主持,王秀明主任、科技发展部周城光副主任、以及声学所师生约80人参加了本次交流。
应理化“未来论坛”和中科院仿生材料与界面科学院重点实验室邀请,美国工程院院士、卡内基梅隆大学Krzysztof(Kris) Matyjaszewski教授于2017年10月17日下午来理化所交流访问,并作了题为External Control in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的精彩报告。
2017年10月17日,在“第七届亚洲晶体生长与晶体技术大会(CGCT-7)”上,我校功能晶体研究院吴以成院士获得亚洲晶体生长与技术协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这一奖项是该协会为表彰对亚洲和国际晶体生长与技术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所设立的奖项,在晶体学术和产业界有着重要的国际影响。
2017年9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陈和生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中心调研。
2017年9月18日,世界知名的学术组织——美国光学学会(OSA)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成功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主席Eric Mazur教授在贺信中指出,黄维院士在有机光电子学这一融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跨学科领域做出了开创性、领军性贡献。(You are being recognized “For pi...
2017年9月9日,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 “未来科学大奖” 第二届获奖名单在北京揭晓,我校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获得“物质科学奖”。与潘建伟院士一同获得本年度“未来科学大奖”的还有清华大学施一公院士获得“生命科学奖”、北京大学许晨阳教授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潘建伟院士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获奖理由是:奖励他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
2017年9月9日,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未来科学大奖”第二届获奖名单在北京揭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获得“物质科学奖”。与潘建伟一同获得本年度“未来科学大奖”的还有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获得“生命科学奖”、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薛鸣球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将于2017年11月17~18日在苏州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苏州大学承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西安光机所)、浙江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协办。欢迎大学、科研院所、军工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光学与光学工程学领域的专家、科研人员,薛鸣球院士同学、同事、学生和生前好友,共同研讨薛鸣球院士的学术思想与...
2017年9月4 日,欧洲科学院院士大会公布2017年新增选院士名单,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我校中欧纳米声子学联合实验室主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冠名教授李保文教授凭着对声子学发展的杰出贡献,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李保文教授对微纳米尺度声子/热能输运方面开展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原创性地提出了热/声子二极管、热/声子三极管、热/声子逻辑门、热/声子存储器等概念, 改变了人们对热/声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