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畜牧学 >>> 家畜繁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家畜繁殖学相关记录1061条 . 查询时间(2.573 秒)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紧密围绕我国畜牧行业发展需求和学科前沿,立足西北地区动植物遗传资源,系统开展畜禽功能基因、蛋白组学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动物胚胎发育、胚胎移植、体外受精和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原理、方法和技术研究;进行动物遗传资源评价、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挖掘和利用地方畜种优势遗传资源。近年来,团队先后在临潭县、康乐县、玛曲县和宁县等县区组织畜牧兽医专业人员和养殖户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讲...
马属动物研究团队开展马、驴新品种培育及繁殖技术开发,马驴相关微生物的研究及乳酸菌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马驴常见病防控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马驴育种技术开发、繁殖机理研究、高效繁殖技术开发、肠道及阴道微生物研究、马驴发酵乳制品的开发,为马属动物种业发展、繁殖技术产业化、营养调控及乳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团队现有科研人员5人,其中正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3人,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人,...
动物繁殖技术研究室立足于内蒙古丰富的家畜(目前以肉羊为主)品种资源和产业优势及发展需求,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改变我区传统家畜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能力,促进产业发展为重点,主要开展家畜(肉羊为主)现代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家畜标准化高效养殖技术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提纯复壮和创新利用,特色新品种(系)的培(选)育;并开展家畜繁育机理、精液冷冻、重要经济性状基因筛选、性别...
旨在探索体外成熟前后猪卵母细胞miRNAs表达谱,并筛选参与调控Npm2基因表达的miRNAs。本试验回收屠宰场猪卵巢,收集GV期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培养后获得MⅡ期卵母细胞,分别提取约130个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总RNA进行Illumina HiSeqTM 2500测序,获取miRNA测序数据,每个处理重复3次,筛选差异表达microRNAs并进行靶基因GO和KEGG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
旨在研究BMP4对睾丸支持细胞增殖的调控。本试验选取0、1、2和3月龄组的健康大足黑山羊公羊各3只,采集睾丸支持细胞,每次试验均设3个生物学重复和3次技术重复,通过体外培养、细胞免疫荧光、基因干扰、过表达、q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对BMP4是否通过Id2对山羊睾丸支持细胞进行调控以及它们的调控关系进行验证。结果发现,BMP4在2月龄组大足黑山羊睾丸支持细胞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
旨在探索湖羊垂体中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2(HSD17B12)基因对垂体激素分泌的影响。本研究挑选体重相近(40 kg左右)且健康的性成熟湖羊公羊(9月龄)3只,采集垂体组织进行HSD17B12基因CDS区扩增及蛋白同源性分析,确定其CDS区序列。利用免疫组化分析HSD17B12在性成熟雄性湖羊垂体中的表达定位。体外分离湖羊垂体细胞,利用RNA干扰和细胞转染技术体外干扰HSD17B12,qPCR...
旨在通过探索ICR品系小鼠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的体外稳定培养,为别的品系小鼠和大动物的SSCs体外培养提供参考。本研究采集6~8日龄ICR乳鼠的睾丸,用两步酶消化法(胶原酶和胰蛋白酶)和差速贴壁法来纯化SSC细胞。用不同的饲养层(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作为饲养层和层黏连蛋白与多聚赖氨...
旨在探索与优化牦牛精子分选条件,建立高效的牦牛X、Y精子分选技术体系。本研究制备了牦牛精液细胞悬液,采用不同量的DNA染料Hoechst33342和诱惑红共孵育精子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牦牛X、Y精子,通过比较分选效率、分选后精子活力及发育潜能,优化分选条件。运用RT-PCR检测分选精子的纯度,利用精子分析系统检测分选后精子的活力。将分选后的精子与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统计分选后精子的...
旨在研究不同发育阶段(青年和经产牛)、同期方法、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剂量、超排次数等因素对澳洲和牛供体超数排卵(简称超排)和体内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本试验共选用38头青年和牛(16~20月龄)和42头经产和牛(胎次=1)进行超排处理,分别统计每头供体牛回收的总胚胎数、可用胚胎数、不同等级胚胎数以及不可用胚胎数,然后分别根据不同发育阶段、同期方...
安静发情母牛无明显发情行为,但具有正常卵泡发育、排卵过程,尚无理想的发情鉴定方法,常常错过人工输精最佳时机,导致产犊间隔延长,饲养成本增加。为此,本文综述了安静发情的鉴定方法概况及母牛安静发情的可能诱因。并指出,科学的管理及合理的营养可尽量减少母牛安静发情。此外,深入挖掘粪便、尿液、乳汁等发情标志物,研究其化合物在发情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并借助物联网、生物信息等技术,研发更精准、高效的发情鉴定技术,...
为研究味觉受体第一家族亚型1(T1R1)和3(T1R3)在从江香猪附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探讨味觉受体在哺乳动物雄性生殖机能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潜在医学价值,本试验以从江香猪附睾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附睾发育4个关键时期:初情前(15 d)、初情时(30 d)、初情后(60 d)和性成熟期(180 d)T1R1与T1R3的差异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IHC)和Western bl...
线粒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并为机体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其自噬对于清除功能障碍的线粒体,维持线粒体的动态平衡和细胞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线粒体自噬对雌性动物生殖的影响愈发受到关注。本文在线粒体自噬生理功能基础上,从雌性动物主要生殖器官与组织、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及胚胎等方面综述了线粒体自噬对雌性动物生殖功能的影响。
旨在通过观察藏绵羊卵泡、黄体的组织学特征及卵泡的超微形态,探讨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本研究运用大体解剖、常规组织切片和H.E染色及透射电镜技术对藏绵羊卵巢卵泡和黄体的组织结构特点以及卵泡的超微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藏绵羊黄体期和卵泡期卵巢的宽度和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重量和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卵巢上的大多数卵泡通过颗粒细胞萎缩和纤维化而闭锁;黄体中膜黄体细胞(直径2...
卵巢颗粒细胞通过与卵母细胞相互作用及其自身分泌作用为卵泡的形成和发育成熟提供特殊的微环境。多种有害刺激可引起颗粒细胞凋亡和代谢失调从而降低卵母细胞质量,对胚胎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畜禽养殖业中常见的造成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霉菌毒素,且缺少有效治疗药物。因此,本试验用ZEA造成小鼠卵巢颗粒细胞损伤,探究咖啡酸对ZEA诱导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通...
旨在建立可以定量计算奶山羊精液中X、Y精子数量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以检测经过分离的奶山羊精液X和Y精子的数量和比例,为性控技术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择X、Y染色体中特异基因F9及ZFY片段设计引物,建立标准曲线,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条件。通过对阳性标准品梯度稀释以及对60支已知纯度的性控精液进行测定(3次重复)来检验方法的敏感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所建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