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药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农药学相关记录3162条 . 查询时间(0.922 秒)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100种最具破坏性的外来入侵物种。茶皂素是一种杀螺效果良好的植物源农药,但关于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测定了茶皂素对福寿螺的室内活性,评价了其对3种水生生物的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茶皂素对福寿螺具有良好的室内毒杀效果,对成螺、中螺和幼螺的LC50值 (有效成分,其余同) 分别为2.61、...
本文归纳和总结了我国药用作物农药登记和残留限量标准 (MRL) 制定情况、国内外药用作物分类情况,提出了我国药用作物农药残留试验群组分类和代表作物选择的建议。对加快药用作物农药登记和限量标准制定,提升药用作物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映体水平上研究己唑醇对人体乳腺癌细胞 (MCF-7) 的选择毒性及氧化损伤。以MCF-7细胞作为受试对象,采用Cell Counting Kit-8 (CCK-8) 试剂盒测定己唑醇对映体处理后的细胞毒性;采用氧化损伤相关试剂盒测定己唑醇对映体处理后,细胞内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释放量、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是中国广泛应用的除草剂,具有杀草谱广、活性高、选择性强等优点,但其在土壤中残留期长,影响后插作物。本文综述了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探究了降解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微生物所属类群及降解途径,讨论了目前除草剂污染修复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对研究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是中国广泛应用的除草剂,具有杀草谱广、活性高、选择性强等优点,但其在土壤中残留期长,影响后茬作物。本文综述了典型的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甲氧咪草烟、咪唑乙烟酸和甲咪唑烟酸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探究了降解部分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甲氧咪草烟、咪唑乙烟酸和咪唑烟酸)的微生物所属类群及降解途径,分析了影响微生物降解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因素,对目前除草剂污染修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
为明确百日草炭疽病的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对采集的病叶进行病原物分离并进行分离菌株致病性试验。确定菌株的致病性后,结合菌落形态,初步判断其为炭疽菌。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获得肌动蛋白基因 (actin gene, ACT)、几丁质合酶基因 (chitin synthase A gene, CHS)、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
稻田草害是影响中国机插秧生产最严重的限制因素之一,研发机插秧时可同步施用的除草剂产品和杂草防控技术是移栽稻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噁草酮和复合肥为核心,采用聚乳酸进行包膜,制得3种具有不同缓释时间的噁草酮-复合肥缓释颗粒剂 (噁草酮有效成分含量0.25%);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比较了该缓释颗粒剂在机插秧时同步施药对秧苗的安全性及对杂草的封闭防除效果。结果显示:具有不同缓释时间的噁草酮-复合肥缓释颗...
为明确小白菜次生代谢物质对小菜蛾行为的调节作用,采用热回流法提取小白菜中不同极性物质,利用Y-型嗅觉仪评价这些物质对小菜蛾雌虫行为的调节效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 鉴定提取物中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显示:小白菜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小菜蛾雌虫行为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低极性物质在高浓度时对雌虫有引诱效果,高极性物质在中、低浓度时对雌虫有引诱效果。对比小白菜无水乙醇提取物和蒸馏水...
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和限量标准一直广受公众和各方关注。文章总结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 中针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关规定及其变化,就现有最大残留限量 (MRL) 要求与国内农药产品的登记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匹配性分析,并与主要的相关国际标准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美国、日本和欧盟等] 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1) 中国现行标准覆盖了41....
为掌握海南省芒果中农药的多残留情况及其对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大小,采集海南省主产区芒果样品178份,分别采用气相色谱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了样品中农药的残留情况,并计算了芒果中所检出农药对我国不同人群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份额 (R)。结果表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新烟碱类农药的残留检出率最高 (> 80.00%)。根据我国制定的相关最大残留限量 (MRL) 标准,以下农药残留量均存在...
2-溴-4-氟乙酰苯胺 (2-bromo-4-fluoroacetanilide,BFAA) 是多种N-苯基酰胺类化合物合成的中间体,也是合成农药时的主要杂质。建立了一种快速特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 (UPLC-MS/MS) 检测方法,用于测定大鼠血浆、组织、尿液和粪便中的2-溴-4-氟乙酰苯胺含量,以获得该化合物的吸收、分布及排泄等动力学信息。大鼠经不同剂量的2-溴-4-氟乙酰苯胺灌胃...
茶轮斑病是中国茶园的重要病害,易造成叶片脱落甚至使植株死亡,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重大影响。本研究利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观察和分子水平鉴定,确定了病原种类;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纳米氢氧化镁 (nano-Mg(OH)2)、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二氧化硅 (nano-SiO2) 和纳米二氧化钛 (nano-TiO2),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 (X-ray powder diffr...
以1,2,4-三唑、2-氯-2,4-二氟苯乙酮和哌嗪为原料,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合成了一个系列20个新型三唑哌嗪类衍生物 7a ~ 7t ,其结构均得到了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触杀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杀菌活性和杀虫活性。杀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200 μmol/L下,化合物 7n...
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但是目前基于我国试验数据开展的膳食风险评估和最大残留限量推荐实践非常少。本文结合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 (JMPR) 评估实践,重点介绍了评估所需试验数据的要求、动物源性食品中农药残留水平的估算、膳食风险评估和最大残留限量推荐的方法,分析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动物源性食品中农药残留定义和最大残留限量 (MRL) 制定现状,并基于国内实际情况对相...
为了明确氟啶胺在冬瓜上使用后的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水平,在北京、山东、安徽、湖南、云南和广东6地开展了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在冬瓜上的最终残留试验,同时在其中的北京和安徽两个试验点开展了消解动态试验。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 (PSA) 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1 mg/kg添加水平下,氟啶胺在冬瓜上的平均回收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