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考古学相关记录4203条 . 查询时间(2.877 秒)
2014年10~1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庆元县文物保护所联合对黄坛Y2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唐代残窑炉1座、灰坑1个,出土了大量的瓷片和窑具标本。本报告是2011年以来庆元县古代窑址调查、发掘考古资料的全面公布和初步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以刘玉权先生所划分的23个洞窟及后来红外线所探照出的莫高窟第194窟为主,共24个沙州回鹘洞窟;涉及沙州回鹘洞窟的内容、壁画题材、窟中供养人像内容与特征分析、说法图取代净土变的原因、菩萨像的类型与特点、装饰图案、回鹘王像身份属性等内容。
本书以考古学者的足迹为线索,以文献与实物结合的方式,再现秘色瓷的发现过程。从兴盛的中晚唐荷花芯窑址,到由盛转衰的北宋寺龙口窑址,然后发现南宋越窑的低岭头类型,最终在后司岙窑址找到秘色瓷的集中产地。这一过程正好再现了越窑发展中几次大的转向,其时的政治、文化的变迁皆留存在青瓷的散落的背影里。
本书根据斯坦因所著《沙埋中国废墟记》一书的第1—48章翻译,是斯坦因根据他第二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察与考古发掘成果的新疆部分而写成的通俗纪实著作,也是他在哈佛大学的讲座手稿主要素材之一。书中含有152张图片,再现了当时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我们了解古代西域以及20世纪英国在新疆探险活动不可多得的佳作。
本书是关于东王公图像与信仰的综合研究。以学界较少关注的东王公图像为研究对象,全面细致梳理考古和文献材料,尝试阐明东王公图像及其信仰的基本面貌,并结合西王母图像,对东王公、西王母图像的出现及二者结合发展等相关问题加以考察。本书以东王公图像的源起与发展为脉络,将其分为初现和成熟两个阶段,着重对东王公的产生、发展、分布地域、形象、侍从等问题加以讨论,进而将东王公与西王母作对比,探究二者的关系,并对东王公...
宝山辽墓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辽代墓葬,为古代中国美术史和东亚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巫鸿、李清泉合著的本书,不仅展示了宝山辽墓精美的辽代壁画图像及壁画的内涵,更在考古材料的基础上,扩展墓葬研究的内涵和范围,把墓葬形制与画像关系视为一个整体,进而探讨当时的艺术风格与政治环境,并思考墓主的身世与文化背景对墓室壁画的影响,为学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该著出版之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此次修订...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甲骨占卜学的大型学术专著。作者结合传世文献、甲骨实物、卜辞等,以甲骨之上的非文字资料为视角,重构甲骨占卜制度之全貌。本书梳理了甲骨的选材、攻治、钻凿、烧灼、卜兆、文字的书契、卜后的处理等占卜流程,简述了对贞卜问、二人共贞、一事多卜、三卜制、习卜制、选卜制、卜筮并用等卜法制度。
车轱山遗址位于湖南省东北边陲的华容县东部,现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洞庭湖北部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所在的华容县北滨江,南通湖,东连幕阜天岳,西眺雪峰武陵。在新石器时代各种文化因素在这里交集,碰撞,融汇,从而形成这一带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多元化。遗址经1982年、1983年、2016~2017年三次发掘,发掘遗迹有墓葬、灰坑、灰沟、红烧土遗迹、房址、窑、灶等,其中发现的肖家屋脊文化时期四座烧制成...
本书是对登额曲流域石器点地表采集石制品和参雄尕朔遗址发掘材料研究的阶段性报告,全面报道了该流域石器点分布状况、石制品类型与石器技术,以及参雄尕朔遗址的发掘、地层和年代、遗址石料类型等。在分析研究石制品组合、技术特征与参雄尕朔遗址遗存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参雄尕朔遗址性质。在“操作链”思想的指导下,对所有石制品进行了技术—类型学分析,还原了细石叶生产的过程。结合周边资源分布状况、遗址原料获取与利用...
本书为石景山区何家坟墓地考古发掘报告。该墓地于2013和2016两个年度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2060平方米。出土汉代、西晋、辽代、明代、清代等不同时期墓葬80座,出土陶器、铜器、玉器、铁器、瓷器等遗物198件。考古遗存数量丰富,时代特征鲜明,区域特点突出,是一部浓缩的石景山区物质文化史,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北京地区考古学内容。
本书述及考古学基本知识及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展现百年来中国考古的一次次新发现,有利于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让世界触摸绵延不息的中华文脉。
文化景观考古学是整体考古学和比较考古学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内容之一。在持续的辩证运动中,人类群体改变了他们所生活的空间,反过来又被这些空间所改变。本书介绍了塞内冈比亚的3个案例,所使用的数据采集于过去15年间进行的十余次实地考察。
本书为考古资料整理的成果之一,主要汇集了后司岙窑址北宋早期的瓷器精品。与晚唐五代时期的秘色瓷追求造型与釉色相比,北宋早期的越窑开始追求纹样装饰,流行细线划花装饰技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尚。该书主要汇集了后司岙窑址北宋早期的瓷器精品。
该书收录了十位全球研究中国早期艺术与文化的顶尖学者结合新近秦考古材料、以秦艺术为主题的研究文章。杜德兰、包华石、班大为、汪悦进、李安敦、夏含夷、陈光宇、柳扬、苏芳淑、王辉等学者围绕“继承、创新与政治”“都城、陵墓与祭祀”“历史、文化与艺术”“交流、互动与碰撞”四个主题,从类型学、图像学、古文字学等维度,系统解读了秦艺术与历史。这些新洞见,对于我们理解秦的执政理念、艺术创新和文化交融,以及它们对中国...
乌兰木伦遗址是一处露天遗址,2010年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乌兰木伦河左岸,可能为一处石器制造和屠宰动物的场所,距今6.5万~5万年。遗址丰富的考古学、古生物和古环境学等数据为晚更新世华北古人群生活方式与生存背景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地处东亚北部人类迁徙的重要腹地,其发现和研究在华北腹地以北、连接东亚大陆与东北亚的走廊地带为现代人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对鄂尔多斯高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