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学相关记录1795条 . 查询时间(2.865 秒)
农田长期过量施用氮肥造成土壤剖面中硝酸盐累积风险增加。包气带既是硝酸盐淋失的通道,也是硝酸盐消减和转化的场所。包气带中的反硝化微生物可以将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从土壤中排放出去。因此,强化包气带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有助于减少硝酸盐淋失,是缓解包气带硝酸盐累积的重要途径。
日前,陕西省科协公布了“2024年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入选名单,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钟泽坤入选。
2024年4月8日,铜川市第三次土壤剖面外业调查采样正式启动,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受陕西省“三普办”委托开展土壤剖面调查采样指导及部分剖面采样工作。
农业生产中化学氮肥的施用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但长期过量的氮肥施用将导致大量肥料氮通过不同途径发生气态和淋溶损失,造成环境和地下水氮素污染问题。研究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结合秸秆覆盖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可有效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保障土壤肥力与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矿质氮是氮素各形态损失的共同的源,因此,明确免耕秸秆覆盖措施对农田土壤肥料氮向...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存在大量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及矿山废弃地,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污染地存在抑制植物生长的障害因子,制约林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被重建。因此,植被恢复需要恢复植物生长的根际环境,通过高效的土壤调理剂快速营造污染土壤植被。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24年3月26—27日,应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邀请,研究所生物农业技术中心张强团队一行3人前往店头镇新村和建庄村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并就村镇农业发展思路和技术合作,与镇政府相关领导进行了座谈。
2024年3月29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水保学院冯浩研究员负责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旱作土壤有机质与产能协同提升技术研发和应用”项目启动会在杨凌召开。
生态系统退化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而退化生态系统通常是温室气体排放源。当前,全球尺度上生态恢复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向、程度和机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张克荣团队和张全发团队,收集了全球已有的观测数据,建立了生态恢复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全球数据资料库;发现了生态恢复能有效降低全球增温潜势。研究显示,与对照样地相比,森林、草地和湿地恢复分别降低全球增温潜势327.7%、157.7%和62.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虫害防控与生物安全创新团队揭示了地膜与农药复合残留对棉田土壤微生物和元素循环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正是春耕农资供应高峰季,记者日前向水稻专家、四川农业大学任万军教授了解到,由其带领的团队历时10多年,研发出的水稻无人机专用高效肥已于2023年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24年3月18日,该项专利落地转让,有望大面积服务于今年水稻生产。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生态水文研究组联合云南大学相关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胶农复合系统内与植物凋落物相关的养分循环机制。结果表明:(1)胶农复合系统凋落物产量是单层橡胶林的1.3~1.6倍,呈橡胶-可可>橡胶-茶树>橡胶-大叶千斤拔,且凋落物产量高峰期均出现在旱季;(2)胶农复合系统中伴随凋落物归还土壤的C、N、P、K显著增加,各系统间的变化趋势与凋落物产量一致;(3...
2024年3月21日晚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与勐腊县勐仑中学开展了第72期“成长中的望天树”科普讲座活动。版纳植物园土壤生态组研究生张纤纤、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研究生谢星驰为勐仑中学250余名同学做了科普报告。
放牧作为全球农业用地中占比最高的土地利用方式,其涉及的土地约占全球农业用地总面积的77%。大量研究表明,放牧活动对于土壤碳循环过程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适度放牧能够促进土壤碳积累,但过度放牧会造成土地退化,导致严重的土壤碳损失。《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将过度放牧列为导致旱区土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据估计全球约有2.6亿公顷的土地因过度放牧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然而,放牧活动对全球土壤碳储量的影...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有机化学品进入黑土农田土壤中,导致土壤环境质量退化,农作物安全问题日趋严重。磺酰脲类除草剂是由美国杜邦公司于上世纪研究、应用的具有广谱、高效、高选择性的一类除草剂。苄嘧磺隆作为一种典型的磺酰脲类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田中阔叶杂草的去除。由于苄嘧磺隆不易挥发、光降解能力有限,可以长期存在于土壤环境中,对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造成一定的威胁。
2024年3月15日上午,临潼区科工局举办“科技之春”农业科技特派员专场活动,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7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受邀出席。本次活动旨在加强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临潼区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