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1475条 . 查询时间(2.491 秒)
2023年3月3日上午,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潘光主任一行6人到访大气物理研究所密云园区,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曹军骥及有关科研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了解了密云园区的建设情况。
地表太阳辐射是地球辐射收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高质量长时间序列的地表太阳辐射观测有助于气候变化相关的监测与研究。夏祥鳌研究员带领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团队利用香河站高时间分辨率的地表太阳辐射观测数据,结合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晴空识别算法及云量提取算法,构建包含晴空识别结果和云量估算结果的长期高质量地表太阳辐射观测数据集,并对香河站2005-2019年的太阳...
2023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邓林华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和广州大学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大湾区分中心邓辉教授、王锋教授(共同通讯作者)、李霞等人在日冕物质抛射的角宽度分布领域取得新进展。该项研究通过揭示不同角宽度的日冕物质抛射具有的不同准周期,为太阳和空间物理学家建立日地关系的因果链、提高空间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供了新的线索。这一成果以“Quasiperiodic Variations ...
在高马赫数飞行条件下,气流密度的降低和滞止温度的升高会激发分子振动模态、离解和电离等热/化学非平衡现象,气体中热物理和化学过程复杂度急剧增加。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采用机身与发动机一体化设计,因此来流的非平衡效应直接影响燃烧性能,进而决定发动机的推力性能。对于飞行马赫数大于8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发动机设计和性能分析中需要考虑热/化学非平衡等真实气体效应。然而,由于湍流、燃烧、热/化学非平衡效...
2023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邓林华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和广州大学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大湾区分中心邓辉教授、王锋教授(共同通讯作者)、李霞等人在日冕物质抛射的角宽度分布领域取得新进展。该项研究通过揭示不同角宽度的日冕物质抛射具有的不同准周期,为太阳和空间物理学家建立日地关系的因果链、提高空间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供了新的线索。这一成果以“Quasiperiodic Variations ...
太阳风的起源和加速是太阳和空间物理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问题。Parker Solar Probe(PSP)卫星在2018年发射升空,试图成为人类首颗直接进入太阳大气观测的卫星。作为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PSP观测到非常普遍的磁力线回转现象(switchback),挑战了太阳风起源和加速的传统观念。目前,关于switchback的起源极具争议,提出了多个理论,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检验这些理论。作为另一个...
2023年2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海洋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提出了二氯甲烷真空紫外光电离中的竞争新机制,对研究大气平流层臭氧消耗机制和有害卤代烃的光降解提供了参考。
在高马赫数飞行条件下,气流密度的降低和滞止温度的升高会激发分子振动模态、离解和电离等热/化学非平衡现象,气体中热物理和化学过程复杂度急剧增加。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采用机身与发动机一体化设计,因此来流的非平衡效应直接影响燃烧性能,进而决定发动机的推力性能。对于飞行马赫数大于8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发动机设计和性能分析中需要考虑热/化学非平衡等真实气体效应。然而,由于湍流、燃烧、热/化学非平衡效...
油气作为沉积盆地中最重要的资源型流体,其生成、运移成藏,甚至是油藏破坏往往都受控于区域构造活动,理解上述复杂地质过程对于丰富油气演化理论以及提高油气勘探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靠约束油气活动的时间是理解上述地质过程的关键线索。然而,可靠的时间约束常常需要完善的盆地地层、构造资料以及可靠的地温参数,一直以来都是油气地质界公认的难题。
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7.15度、东经36.95度,震源深度20千米;当日18时24分震中附近又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00度,东经37.15度震源深度20千米。
据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通过检查18颗不同来源的陨石发现,地球挥发性化学物质可能拥有遥远的起源,其中一些化学物质构成了生命的基石。
2023年2月6日,精密测量院毛伟建研究团队在高分辨率油气勘探地震保幅成像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团队借助人工智能、散射波场和点扩散函数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创新提出高精度人工智能速度建模、逆散射保幅成像条件以及点扩散函数深度域反演技术,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深层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储特征反演和预测难题给出了新的思路。该系列研究成果2022年在国际著名地学Q1区学术期刊上发表5篇论文,其中...
2023年1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团队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海洋》(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上以Currents off the Papua New Guinea coast during and after the El Nino of 2015-2016为题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2015-2016年...
人们知道地球的自转周期并非是标准的24小时整,而是每天都有着微弱的变化。更为奇妙的是,处于地球最中心的固态内核,有着和外部圈层不一样的自转周期,也就是地球内核的差速旋转现象。
2023年1月17日,地学领域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杂志:海洋》(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发表了中科院海洋所胡敦欣院士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Currents off the Papua New Guinea coast during and after the El Nino of 2015-2016”,揭示了2015-2016极端El Nino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